史上十大励志古诗词:点亮逆途,绝处亦有生机
十首最励志古诗词,与君共赏!

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 - 全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赏析: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场盛宴,但诗人却无心享受,“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生动地表现出他内心的苦闷与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形象的比喻展现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消沉,他联想到姜尚垂钓、伊尹梦日,这些典故暗示着机遇或许就在不经意间。最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气势磅礴地表达了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理想。此句是全诗的高潮,体现了诗人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追求成功。
- -在那奢华的宴会之上,金樽中盛着价值十千的清酒,玉盘里摆满价值万钱的珍馐。那美酒在杯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佳肴散发着令人垂涎的香气。可诗人却停下了手中的酒杯,放下了筷子,再也无心品尝。他缓缓拔剑而出,环顾四周,眼中满是茫然之色。他的心中仿佛有一团迷雾,挥之不去。他渴望渡过黄河,可眼前却是冰封的河面,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他试图登上太行山,却只见满山的积雪,让登山之路变得遥不可及。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处境啊!但诗人在困境中思绪飘飞,他想到了姜尚在溪边垂钓,最终等到了周文王的重用;伊尹在梦中乘船经过太阳边,而后受到商汤的赏识。这些古人的经历如同一盏盏明灯,在他黑暗的世界里闪烁。于是,他在心中呐喊:“行路难!行路难!道路如此崎岖,我如今身在何处?”然而,他那豪迈的气魄并未被困境磨灭,反而越发激昂。他坚信,那长风破浪的时刻定会到来,到那时,他将高挂起如云般的船帆,向着那辽阔的沧海奋勇前行。那将是怎样一幅壮丽的画面,他的船只在波涛中勇往直前,他的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向着理想的彼岸进发。这种信念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的人生之路,也为后世陷入困境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 全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 赏析:诗的开头以黄河之水的一去不返和人生的短暂易逝起兴,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主张在有限的人生中及时行乐。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是全诗的核心精神所在。诗人认为上天赋予自己的才能必然有其价值,即使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这种对自身才华的高度自信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在古代文人中独树一帜。这两句诗激励人们要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或困境而气馁,钱财等物质的损失只是暂时的,自身的能力和潜力才是永恒的财富。
- -你可曾看见,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下,奔腾呼啸着向大海流去,一去不复返,那是何等壮观而又不可阻挡的气势啊!你又可曾看到,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人们为那如朝丝暮雪般快速变白的头发而悲伤。人生如此短暂,在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尽情欢乐,切莫让那珍贵的酒杯空对着明月。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着独特的才能,这才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瑰宝,它必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就像那散去的千金,即便一时间消失不见,但凭借我们的能力,它终会再次回到我们身边。此时,且让我们烹羊宰牛,享受这欢乐的时刻,一定要痛饮三百杯才够尽兴。岑夫子、丹丘生啊,快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我要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侧耳倾听。那钟鸣鼎食、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值得我们过分珍视,我只愿长醉不醒,忘却这世间的烦恼。自古以来,那些圣贤之人不都在寂寞中度过一生吗?只有那些饮酒作乐的人才能留下他们的美名。想当年陈王曹植在平乐观设宴,一斗酒价值十千,他们尽情地欢笑戏谑。主人啊,你不要说钱少,只管去买酒来,我们一起畅饮。哪怕是那名贵的五花马、价值千金的裘衣,都可以叫小儿拿去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消除这万古的忧愁。在这短暂而又充满变数的人生中,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才华,像诗人一样洒脱地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用乐观和自信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3.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 - 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竹子扎根于青山破岩之中的坚韧姿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子拟人化,形象地表现出竹子紧紧附着青山的坚定。“立根原在破岩中”,进一步强调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它的根深深扎在破碎的岩石缝隙里。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对竹子坚韧品质的高度赞颂。竹子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无论是来自何方的狂风,都无法将它吹倒。诗人借竹子喻人,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在困境中就像一根定海神针,让人们稳住阵脚,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动摇。
- 在那巍峨的青山之上,有一片竹子,它们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姿态生长着。每一棵竹子都紧紧地“咬”住青山,那股子坚韧劲儿仿佛要与青山融为一体。它们的根牢牢地扎在那破碎的岩石缝隙之中,在那看似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方顽强地生存着。这些竹子从发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狂风呼啸而来,它从东边吹来,试图将竹子连根拔起,竹子却只是微微晃动,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风又从西边席卷而至,带着沙石,猛烈地撞击着竹子,可竹子的枝干依然挺直;接着,南风带着暴雨如注般倾泻而下,打得竹叶沙沙作响,但竹子没有丝毫的屈服;当北风带着刺骨的寒冷肆虐时,竹子依然在寒风中傲然挺立。无论是千百次的磨砺,还是数万次的打击,都无法让竹子失去它的坚韧。它们就像一群无畏的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而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遭遇像狂风一样的困难,我们要像竹子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无论困难来自何方,无论它们多么强大,我们都要以顽强的精神去面对,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姿态,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全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 赏析:诗的首联回顾了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荒凉之地长达二十三年的经历,充满了凄凉之感。颔联通过“怀旧空吟闻笛赋”和“到乡翻似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展现出自己在困境中的状态。然而,他那豁达的胸怀使他能看到新事物的蓬勃发展,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这两句诗暗示人们不要为一时的挫折所困扰,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未来,新的希望总会到来。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在那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我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里,我仿佛被世界遗弃,孤独地置身于此。那些岁月里,我常常回忆起过去的朋友,只能空空地吟诵着《思旧赋》,怀念着逝去的时光。如今,当我回到故乡,却感觉自己就像那烂柯人一样,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我就像那一艘沉没的船只,在岁月的长河中似乎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只能在岸边静静地躺着,看着周围的世界不断变化。但就在我的身旁,一艘又一艘的帆船正满帆驶过,它们向着远方疾驰而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又宛如那一棵生病的树木,枝叶凋零,在寒风中显得那么脆弱。可在我的前方,却是万木争春的繁荣景象,无数的树木郁郁葱葱,新的枝叶在阳光下闪耀着生命的光彩。今日,听到你为我唱的这一曲,我心中感慨万千。就让我暂且凭借这杯中的美酒,振奋起精神来吧。这两句诗就像一道光照进了诗人黑暗的世界,也让我们明白,无论我们处于多么艰难的境地,都要看到生活中的希望,就像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曙光,因为新的机遇和美好可能就在我们不经意间出现,我们不能因暂时的挫折而放弃对未来的期待。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 全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首联以设问开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绵延广阔。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生动地表现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一个“割”字,将泰山的雄伟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通过描写山间的云雾和归鸟,进一步烘托出泰山的高峻。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是诗人的豪情壮志所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攀登泰山的决心和志向,也寓意着人们要有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只有站在最高处,才能俯瞰一切,才能领略到更广阔的风景,同时也暗示了在人生中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成就。
- -泰山啊,你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山呢?在齐鲁大地之上,你的青色绵延不绝,一眼望不到尽头。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凝聚了天地间所有的神奇与秀丽。你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将山南山北分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世界,清晨的阳光照在你身上,一边是明亮如昼,一边却还沉浸在黑夜的阴影之中,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当我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山间的层层云雾在我的胸膛中激荡,让我的心也随之澎湃。我睁大眼睛,努力望向远方,只见那归巢的鸟儿在天空中翱翔,它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山林之间。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我想象着自己站在那最高处,周围的一切都在我的脚下。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在我眼中都变得渺小无比。我将感受到那凌绝顶的豪迈,那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求,向着最高的目标奋进,不畏惧困难,就像攀登泰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当我们站在成功的巅峰时,回首望去,那些曾经的艰难险阻都将变得微不足道,我们将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拥有更豁达的胸怀,体验到那种一览众山小的非凡成就感。

6.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 全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飞来峰上千寻塔的高耸,以及在塔上能听闻鸡鸣便看到日出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氛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全诗的主旨句。这里的“浮云”既可以理解为眼前的困难和阻碍,也可以象征世间的功名利禄等杂念。诗人站在高塔的最高层,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他不害怕浮云遮住自己远望的视线,因为他站得高。这体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惧困难的精神,鼓励人们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和阻碍所迷惑,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我们提升自己的境界和高度时,那些看似难以克服的困难也就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
- 在那飞来山上,矗立着一座千寻之高的宝塔。这座塔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传说在塔上,每当鸡鸣破晓之时,便能看到那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那是一幅多么震撼人心的画面啊!阳光洒在塔身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周围的云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如梦幻般飘动。站在这高塔之上,我心中涌起一种豪迈之情。我不畏惧那飘浮的云彩遮住我望向远方的眼睛,因为我知道,我身处这高塔的最高层。这些浮云就像是人生路上的种种困难和诱惑,它们试图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迷失方向。然而,当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站在更高的位置,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时,我们就能看穿这些浮云的本质。无论是艰难险阻,还是功名利禄的诱惑,都不能阻挡我们追求真理和理想的脚步。我们要像站在塔顶的诗人一样,以一种超脱的心态,高瞻远瞩地看待这个世界,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行,不被眼前的琐碎所困扰,让自己的心灵在更高的境界中翱翔。

7.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 - 全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 赏析:这两句诗以宝剑和梅花为喻,形象而深刻地阐述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宝剑之所以有锐利的刀锋,是因为它经过了不断的磨砺,在磨刀石上反复打磨,去除了杂质,才变得锋利无比。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它那清幽的香气正是源于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梅花在冰天雪地中不屈不挠,与严寒抗争,才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这告诉人们只有经历过艰辛的磨练和苦难的考验,才能获得成功和美好的品质。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抱怨,要把磨难当作成长的机会,如同宝剑和梅花一样,在磨砺中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 你看那宝剑,最初它只是一块普通的金属,或许粗糙,或许黯淡无光。但是,工匠们拿起它,放在磨刀石上,一下又一下地磨砺。每一次的摩擦都伴随着火花的飞溅,那是它在蜕变过程中的呐喊。随着磨砺的次数增多,它身上的杂质逐渐被去除,锋芒开始显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无数次的磨砺,它终于成为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那锐利的刀锋可以斩断一切障碍。它的锋芒是坚韧和毅力的象征,是无数次磨难的结晶。再看那梅花,在万物凋零的寒冬,它独自绽放。寒风凛冽,像无数把刀子刮过它的枝头,雪花纷飞,一层又一层地压在它的身上。但它没有丝毫的畏惧,它在苦寒中默默地积蓄力量。它的花蕊在冰雪的包裹下显得愈发娇艳,那粉嫩的色彩如同冬日里的一抹希望。每一片花瓣都像是被冰雪雕琢过一般,晶莹剔透,散发着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气质。当其他花朵都在温暖的季节争奇斗艳时,梅花却选择在这最严酷的寒冬里展现自己的美丽。它用自己的坚韧抵御着严寒,用自己的芬芳驱散着冬日的萧瑟。

- 这宝剑和梅花的故事,就如同我们的人生。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砺”和“苦寒”。这些可能是学习上的难题,工作中的压力,或者是生活里的挫折。就像宝剑在磨砺时会感到痛苦,梅花在严寒中要承受孤独,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当我们面对学习上的难题,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思考、练习,就像宝剑在磨刀石上反复打磨一样,我们的知识会越来越扎实,我们的思维会越来越敏锐,最终我们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那些复杂的问题,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是我们的“锋”。
-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项目的截止日期、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竞争等等。但如果我们能像梅花一样,在压力的“苦寒”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我们就会在困境中成长。我们会获得宝贵的经验,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的能力和品质会如同梅花的香气一样,在工作的环境中散发出来,吸引着他人,为我们带来成功的机遇。
- 无论是宝剑还是梅花,它们都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逃避磨难。因为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有价值、有内涵的人。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磨砺的机会,每一次的苦难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我们要以宝剑和梅花为榜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在磨砺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8.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 “博观而约取”强调了广泛学习和观察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涉猎广泛,了解众多领域的知识、思想和现象时,我们才能有更丰富的素材和更广阔的视野。然而,仅仅广泛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约取”,即对所学内容进行提炼、筛选,取其精华。这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能够辨别哪些是对我们真正有用的东西。“厚积而薄发”则进一步阐述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厚积”意味着长时间、大量地积累知识、经验、能力等各种资源,就像在地下深深扎根一样。只有当积累达到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时,才能在合适的时候“薄发”,也就是精准、有效地发挥出来。这种发挥可能是在解决问题、创作作品、应对挑战等情境中,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实力。这两句诗鼓励人们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如同航行的船只,周围是无尽的信息和智慧的宝藏。“博观而约取”就像是在这茫茫大海上撒网捕鱼,我们要尽可能地把网撒得大一些,广一些,去捕捉各种不同的“鱼”——知识。我们需要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古老的经典到现代的前沿研究,从文学作品到科学论著;我们要游历不同的地方,体验各种文化,观察不同的人和事;我们要学习不同的学科,了解数学的逻辑之美、文学的情感之深、科学的探索之奇、艺术的创造之妙。通过这种广泛的观察和学习,我们的视野会不断拓宽,我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多元。
- 然而,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收集,就像不能把捕到的所有鱼都一股脑地装进船舱,我们需要“约取”。我们要在这海量的知识中挑选出那些最有价值的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分析每一个信息的内涵和意义。比如,在阅读一本书时,我们要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辨别哪些内容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哪些例子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素材,哪些论证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思考中。我们要把那些无关紧要的、错误的或者不符合我们目标的内容舍去,留下真正的精华。

- “厚积而薄发”则是一个更为漫长而深沉的过程。我们就像一棵大树,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通过根系把知识、经验等资源深深地积累在自己的体内。这个过程可能是枯燥的,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学习、实践、反思。我们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感觉不到自己有明显的进步,但这正是积累的关键时期。就像大树在地下默默地扎根,我们也在为未来的成长积蓄力量。
- 当我们积累到足够的程度时,就会迎来“薄发”的时刻。这个时刻可能是在一场重要的考试中,我们能够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准确而快速地回答问题;可能是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我们能从自己的知识宝库中找到解决方案;也可能是在创作作品时,那些积累的灵感、素材和技巧如泉水般涌来,让我们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这种“薄发”不是随意的挥霍,而是精准的释放,是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将我们的积累转化为实际的成果,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9.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 - 赏析:此句深刻地指出了成就伟大事业的两个关键因素。首先,“超世之才”是重要的基础,这里的“才”涵盖了多方面,包括智慧、才能、技能等。拥有出众的才华可以让一个人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有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去应对,能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然而,仅仅有才华是不够的,“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强调了意志的重要性。在追求伟大事业的道路上,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在困境中不屈不挠。这种意志能让人们在面对失败时不气馁,在遭受磨难时不放弃,持续朝着目标前进。苏轼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才能和意志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就伟大的事业。
- 回顾历史长河,那些能够建立不朽功勋、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具备非凡特质的。他们首先拥有的是“超世之才”。就像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智谋超群。在三国乱世中,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为刘备出谋划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他设计的火烧赤壁之计,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他的智慧就像一盏明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照亮了蜀汉的前程。还有牛顿,他拥有惊人的科学天赋,通过对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现象的深入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在数学、光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建树,他的理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人的才华是如此耀眼,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如明星般闪耀。
- 但是,仅仅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伟大的人物还拥有“坚忍不拔之志”。就拿司马迁来说,他因李陵之祸,遭受了残酷的宫刑。这是一种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几乎让他陷入了绝境。然而,他并没有被这巨大的挫折打倒。他怀着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在无数个日夜中,他在困境中坚持写作,最终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的意志如同钢铁般坚硬,支撑着他在磨难中前行。

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 - 全诗: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从兮华桂,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 - 赏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形象地描绘出前方道路的漫长和艰难,“修远”二字体现出追求目标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不确定性。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诗人并没有丝毫的畏惧或退缩,而是坚定地喊出“吾将上下而求索”。“上下”表示全方位,意味着诗人愿意不辞辛劳地在各个方向、各个层面去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仅是对知识、真理的追求,更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屈原在楚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尽管遭遇重重阻力,却依然不屈不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精神,鼓励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心。
-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心怀壮志,却又忧心忡忡。他是高阳帝的后裔,有着高贵的出身,他的父亲是伯庸。在一个特殊的时辰,他诞生于这个世界,仿佛带着上天赋予的使命。他生来就有着美好的品质,内心充满了善良和正义,而且还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才能。他用美丽的桂树和芬芳的秋兰作为自己的配饰,象征着他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 他深感时光的飞逝,就像奔腾的江水一去不返。他害怕自己的生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岁月不等人啊!每天清晨,他会去摘取山上的木兰,傍晚时分,又会在水洲中采集宿莽。他看着日月交替,四季更迭,草木在季节的变换中逐渐凋零,他由此联想到美好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消逝,他担心自己所热爱的楚国会像美人迟暮一样走向衰落。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楚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奸佞当道。屈原怀揣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楚王能够振作起来,远离那些奸邪之人,选拔贤能之士,遵循正道治理国家。然而,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重视,反而遭到了排挤和打压。但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
- 他知道,前方的道路是那样漫长而崎岖,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征途。这条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和障碍,有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但他没有丝毫的畏惧,他的眼神中燃烧着对理想的执着之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向着天地宣告自己的决心。他愿意在这漫长的道路上,上至九天云霄,下至黄泉地府,四处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宫廷中苦谏,在民间奔走,向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讲述自己的理想。他研究古代的典籍,思考国家兴衰的道理,不断地寻求能够让楚国重新强大起来的方法。他的这种探索精神,穿越了时空,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我们追求的是知识、梦想还是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都应该像屈原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因为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我们才能在那漫漫的人生之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