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武汉无人机新规助力低空经济稳健起航

武汉的低空经济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无人机在城市上空穿梭,为农业、物流、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随着无人机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如黑飞扰航、隐私侵犯、违规拍摄等。武汉市人民政府于2025年4月19日印发的《武汉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恰似为低空经济系上了一条坚固的“安全带”,让其发展更加稳健有力。

新规明确划分适飞空域,将真高120米以下且除管制空域以外的空域设定为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飞区域,并通过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及时发布适飞空域信息,确保无人机所有者和操控员能精准掌握可飞区域。这一举措,如同为无人机飞行打造了一张清晰的“空中地图”,让无人机在规定的航道内自由翱翔,有效避免了与民航航班等其他航空活动的冲突,为低空经济的有序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名登记制度也是新规的关键一环。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所有者必须依法进行实名登记,转让、毁损、灭失时要及时变更或注销登记信息,未登记的无人机不得从事飞行及相关活动。这就好比汽车登记上牌一样,让每一架无人机都有身份标识,使其在低空经济的舞台上“持证上岗”。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能够迅速追溯责任主体,从而有效遏制黑飞等乱象,保障了低空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不仅如此,新规还对无人机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要求生产者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禁止非法改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或破解响应系统,同时明确操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需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保持安全间隔、不得酒驾药驾等。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如同为低空经济编织了一张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从源头到末端,环环相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运行。

武汉新规在无人机安全管理上的创新和实践,对湖北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从湖北来看,武汉作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其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和安全管理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带动全省低空经济的整体发展。从全国视野看,武汉新规也为国家完善无人机管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安全与发展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武汉新规以严格的安全管理为前提,为低空经济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武汉将在低空经济的广阔天地中,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宋佳(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