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编辑走进南京栖阅大家讲堂,开讲“AI时代的文学创作”

扬子晚报网3月31日讯(通讯员 乔衍 记者 张可)3月29日,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北京文学》副主编张颐雯,《中国作家》杂志社副编审、纪实版副主任汪雪涛,中国艺术报社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邱振刚共同走进南京市栖霞区“栖阅大家讲堂”活动,以“文学与AI的碰撞”为切入点,与市民读者共同探讨阅读与写作在AI冲击下的现状与未来。

张颐雯说,今天,AI技术已经对文学创作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它能够完成小说、散文、评论等文体的创作,并且质量较高。一直以来我们都说文学是人学、文学创作是一门艺术,现如今这样的说法确实是被AI技术动摇了。因为,我们利用AI技术来进行创作,往往是先对AI提出内容要求,再针对AI给出的文字进行筛选和修改,用这样的写作方式,写作者的职能就从“创造者”变成了“挑选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邱振刚认为,目前来说AI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工具,无法替代人类的创作。他举例说,自己曾经要求AI模仿李商隐进行诗歌创作,但最终其相似度极低。AI只能模仿仕途失意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文人情感,却无法创造出只属于李商隐的独特表达。汪雪涛介绍说,对于AI,目前社会上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惶恐、一种是拥抱。在文学领域,AI已经可以简单模仿诗歌、散文,许多人甚至将AI生成的作品投稿至各种报刊,造成许多困扰和挑战。但是,思考和创作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独有的复杂的文明,这是AI无法替代的。分享之余,嘉宾们也邀请现场的观众们一起参与讨论。嘉宾们的解答和讲述,让大家了解了AI发展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变化,也认识到了人类创作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性。

据悉,“栖阅大家讲堂”是栖霞区2023年以来重点打造的阅读活动品牌,已陆续邀请50余位名家、大家来到栖霞,走进栖霞区图书馆与市民共读好书、分享心得,掀起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欢迎关注“南京市栖霞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活动、获取最新活动信息。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