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咬耳扯袖有力度,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此次约谈让我深刻认识到整改的重要性紧迫性,我将认真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到真认账、真整改。”近期,四川省德阳市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在受到市纪委监委约谈提醒后郑重表态。此前,德阳市委巡察组对市住建局开展常规巡察,逐项列出其需要整改问题。两年过去了,在开展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时,市委巡察组发现该单位存在整改效果不明显、进度滞后等问题。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随即约谈该单位“一把手”,要求开展专题研究、梳理风险点位、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改任务“不落空”“全见底”。

谈话提醒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体现咬耳扯袖、抓早抓小理念,已经成为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专责、放大监督效能的重要方式方法。在辽宁沈阳,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原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某某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后,按照沈阳市领导干部约谈提醒工作制度要求,同自贸区沈阳片区管委会现任“一把手”开展谈话提醒,剖析片区管委会存在的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有偏差、内部监督制约无力等问题,要求做实以案促改促治工作。“通过谈话深刻认识到,案件发生的根源之一还是党工委的主体责任没有履行好。”片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如是感慨。

不止于谈话提醒,抓早抓小还包括批评教育、责令检查、予以诫勉等方式,属于“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是党组织教育挽救违纪党员干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突出监督第一职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查处、早纠正,帮助违纪的党员干部纠错改过、回归正道,真正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落到实处。数据就是有力例证: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214.8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124.8万人次,占总人次的58.1%。

第一种形态是做人的工作,只有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才能让犯错误的同志思想有震动、正视矛盾问题,从而真正认错、改错。然而,由于责任落地不实、工作水平不高、尺度把握不准等原因,实践中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偏差、落差和温差。有的问题剖析不深,多浮于表面“为谈而谈”“为函而函”;有的谈话沦为“拉家常”,指向性不够、警醒作用不足;有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让被处理对象感受不到组织的关怀帮助等等,使得咬耳扯袖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

着眼让抓早抓小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纪检监察机关在做足准备工作、规范方式方法、注重谈话技术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监督常在、成为常态,确保第一种形态真正用起来、实起来、硬起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纪委监委向镇(街道)和各部门单位发放预警谈话工作办法和运用第一种形态工作手册,详细阐述第一种形态的运用方式、适用情形、法律规章等,同时设置书面提醒函、限期整改通知等各类文书版式,便于基层把握应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量化运用第一种形态操作办法,从经常性教育、提醒谈话、节点检查等12个方面细化工作举措,并结合岗位特点制作履职操作表,让党员干部能够“照方抓药”。

确保谈深谈透,既要提高规范性严肃性,又要加强成果运用、做实“后半篇文章”,防止一谈了之、一函了之。各地普遍建立跟进监督制度,通过随机抽查、重点核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整改结果,有的地方还对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推动以点带面整改,释放叠加效应。如湖北省纪委监委在监督谈话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对一精准“开方”,同时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管理机制,谈话后相关材料纳入领导班子廉政档案动态管理,作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重要内容,整改落实情况实行销号管理,进一步压实了主体责任,起到良好效果。

运用第一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主体责任在各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既在职责范围内运用好,又履行协助职责,推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将其当作分内之事、强化责任意识,拉下脸来谈、横下心来管、硬起手来抓,形成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贵州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制定出台《贵州省党委(党组)运用第一种形态实施办法》,从运用情形和处理方式、实施程序、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党委(党组)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明确,列出了8种可采取的处理方式,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主体责任落实。不少地方则实行廉情抄告制度,如江苏省扬中市通过分类抄报廉情,向市领导集中抄送在信访举报、案件查办、巡视巡察等方面发现的问题,适时提请市委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针对反映内容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提醒教育,形成管党治党合力。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 赵孟月/摄

实践证明,用足用好第一种形态,能够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萌,有效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对此,重庆市渝中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谭丹东深有体会。在对一名某区属国企班子成员进行谈话前,他认真研究这名同志的人事档案,全面了解其成长背景、工作经历、性格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谈话中,谭丹东从这名同志的岗位职责谈起,跟他一起分析出现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要求加以重视解决,还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在抽丝剥茧、步步深入的谈话中,这名同志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组织真诚认错,并主动交代其他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违纪行为,谈话提醒真正起到了教育人、帮助人、挽救人的作用。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5年第07期,作者:黄武)

本文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