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后以色列放狠话 是给美国帮忙还是添乱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5日,以色列媒体援引一位匿名的以色列高级官员的话称,当地时间4日深夜,以色列安全内阁一致批准扩大以军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计划。
据报道,该计划预计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中东之行后实施,在此之前,以方将努力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停火和交换被扣押人员达成协议。

△《耶路撒冷邮报》网站截图
特朗普将于5月中旬访问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国。这是他今年1月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后的首次出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分析指出,以色列扩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可能会给特朗普的中东政策目标“添乱”,加剧地区紧张并阻碍阿以关系正常化进程。
- 特朗普前往中东本是希望给中东盟友营造美国可以为地区国家带来安全和发展的景象。如果此时以色列加大对加沙的军事行动,造成的潜在后果很可能和特朗普的希望相左。
- 在特朗普的政治规划中,实现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此次特朗普同中东国家领导人会面时,也肯定会提及巴勒斯坦问题。但是目前导致阿以关系停滞不前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巴勒斯坦问题迟迟没能得到公正解决,巴勒斯坦的建国权难以得到保障。很多阿拉伯国家都明确表示,如果巴勒斯坦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就不会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 目前美以面临的压力都非常巨大。如果以色列此时加大在加沙的军事运作,势必会让本就已经很尴尬的氛围进一步僵化。因此为了配合特朗普的中东之行,以方有意推迟了相关行动的具体开始时间。但是以色列此时先行进行预告,也是在明确表达采用武力消灭哈马斯的坚定立场,试图显示以色列对外部压力不为所动。
也门胡塞武装当地时间4日发表声明称,使用一枚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打击了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准确命中目标。
阿拉伯媒体分析认为,胡塞武装此次行动可以说是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双重回应,一方面是对加沙地带的声援,另一方面则是表明,美军的空袭没有削弱胡塞武装的意志和能力。

△当地时间2025年5月4日,也门民众观看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的关于袭击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电视声明。(图自视觉中国)
有评论认为,此次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被导弹击中,伤害性不大,但羞辱性极强。作为以色列最重要的对外通道,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位于以色列中部,靠近特拉维夫,一直都是以色列防空系统重点保护的目标。但是这一次,无论是以军的“箭”式远程反导系统,还是美军在以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多次尝试拦截,均以失败告终。

△当地时间2025年5月4日,以色列安全部队在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附近检查遭袭情况。(图自视觉中国)
以色列媒体认为,此次袭击虽未直接造成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暴露出以色列防空体系的短板,引发国内外对以色列防空能力的质疑,加剧了对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担忧,并且在短期内或将对以色列旅游和货运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发民众安全焦虑。

△当地时间2025年5月4日,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导弹落在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附近,以色列安全部队检查现场。(图自视觉中国)
对此,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4日晚间表示,以色列将在其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地点对也门甚至伊朗发动重大打击,并称这将不是一次性的行动。
以色列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分析认为,预计以色列会在美国的支持和协作下,对也门港口等重要设施实施一定规模的直接空袭,只是何时进行尚难以判断。

△路透社报道截图
李子昕分析认为,以色列此次借胡塞武装袭击事件威胁要对伊朗动武,既是为了回应胡塞武装的攻击、弥补自身防御漏洞,同时也是配合美国施压伊朗核谈判,但军事行动的后果,以色列还需掂量掂量。
- 胡塞武装此次成功对以色列境内目标实施了远程导弹打击,这肯定会被以色列视为极端的敌对行动,以方大概率会进行反击。
- 以色列一直将胡塞武装认定为伊朗在本地区的重要代理人,在以色列眼中,伊朗必须要对胡塞武装的行为负责。因此胡塞武装袭击以色列目标为以色列提供了对伊朗实施军事报复的借口。
- 以色列国内极右翼一直宣称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重点要打击伊朗的军事基础设施、核设施以及关键的能源基础设施。以色列希望对伊朗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也是为了在军事威慑方面取得更大主动权。
- 美国和伊朗当前正在进行的核谈判即将进入具体的技术细节部分,同时,新一轮谈判也出现了波折,边施压边对话或许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而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威胁可以理解为美以合作对伊朗进行极限施压的一部分。
- 以色列没有放弃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的计划,但是也必须慎重考虑军事行动的后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显然不愿意对中东再投入更多资源,也不愿意被卷入新的中东武装冲突。如果以色列贸然行动,美国后续会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支援以色列,仍然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