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青岛理工大学打造清明主题教育“跨代际”红色课堂

“烈士爷爷,我把您写的家书读给弟弟听了,他说长大后也要当解放军!”3月30日,在青岛市黄岛区革命烈士陵园,来自王戈庄社区的小朋友,将手写的“时空信件”放在墓碑前。这是青岛理工大学开展的清明主题教育的现场。通过大学生与少先队员结对宣讲、共践共学,一场跨代际的精神对话在此展开。

为提升宣讲专业性,各学院从学生骨干中选拔组成“红色青锋宣讲团”等宣讲志愿者团队,通过党史培训、讲解实训与现场考核,打造了一支“能讲、会讲、善讲”的队伍。宣讲团聚焦青岛本土红色故事,携手小学生走进陵园,开展了一系列清明主题活动。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特别招募小学生为“小小宣讲员”,与大学生结成“1+1”传帮带小组。孩子们从“听众”转变为“讲述者”,以全新视角走进红色历史。大学生以“星火燎原”“浴血抗战”“黎明前夜”“薪火相传”等主题串联红色历史,结合史料与实物,以生动语言还原历史场景,讲述本土革命故事。小宣讲员则通过问答互动激发兴趣,形成“大手牵小手”的共学氛围。

纪念碑前,大学生以《永不褪色的守望》朗诵叩击人心,两代宣讲者共同立下誓言:“做一粒火种,让信仰照亮每个角落!”

00后大学生与10后小学生共同清理烈士墓,擦拭碑文并考证生平,共同向革命烈士献上菊花,书写寄语,将满载崇敬的明信片悬挂于纪念树,完成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讲解烈士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青年更应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讲团成员贾雨萱说。“以前觉得英雄都是课本里的,今天才知道有位姓张的烈士爷爷就牺牲在我们社区附近。”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说。

“孟兆旭是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他是一名中国海军,是潜艇部队的烈士……”来自衡山路小学的小宣讲员在活动后主动向家人复述英烈故事,红色基因在童声传递中悄然生根。参与活动的家长给予宣讲团成员高度评价,他们表示,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白——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董虎表示:“此次活动以‘跨代际’对话创新思政育人模式,让青年学子在讲述中强化使命担当,青少年在互动中增强历史认同,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与社区文明建设的双向赋能。学院将‘红色青锋’打造为立德树人的鲜活品牌,为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能。”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将持续构建“行走的红色育人矩阵”,开展“青锋微讲堂”“周末故事会”等活动,推动青年学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传承”的深层转变,激励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在社会建设发展中成长成才。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徐卫晓 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