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厕所(你知道厕所为什么叫厕所吗?)
今日汉字主角:侧恻厕
01
今天开始进入“则”字家族啦!
“侧”字的造字和意思比较简单,原本就是“则”,因铭文本就刻在鼎的一侧,后来当“则”表示法则、规则后,于是加单立人“亻”表示一侧。
鼎的一旁、一边篆刻铭文不就是一个人吗?这就是一侧、侧边、侧面等,造得非常形象。

“侧”的字形演变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出自《孟子》,是孟子回答学生关于“人性是否天生善良”时的回答。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那么,加竖心的“恻”该怎么理解呢?

“恻”字配有竖心旁(忄),说明是一种心理活动,心分左右心房,难道真在存在于心之一侧吗?
当你遇到的难事,自然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我在一侧看到,记在心里替你牵挂,这就是“恻”。这种牵挂隐匿在我的内心世界,为你所不知,所以这种心理活动叫“恻隐”。

汶川地震,全国人民自发、自愿地捐钱、捐物,那里也许没有你我的亲人,但作为同胞,心中深深地牵挂着他们的安危,这就是“人心”, 是天生的“仁”。
正如选文中孟子所说,“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

03
“厕”字今天几乎成了“厕所”的专用,就是早期的茅房,也叫茅厕。
认识“厕”字,首先要知道它在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中的位置。

它在厢房之侧,那什么是厢房呢?厢房指院落东西两侧,门与门两相对应的房子,所以叫“厢房”,有东厢房、西厢房。
元代著名戏曲,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发生在普救寺西厢房中的一段爱情故事。
古人一般在院子的西南角搭建一个小茅屋,用来解手,称之为“茅房”。院落的东南角一定是正门所在,取日出东方“紫气东来”之意。
当傍晚时分,起风时刮西北风,于是污垢聚于西南角,浊气散于西南方。所以古人定西南角为解手之处,建一个简单的茅屋、茅房。因其在西厢房之侧,所以称为“茅厕”。

而关于厕所的“所”字,左边的“户”指一个单扇的小门,右边的“斤”是指其中放置的工具,如扫把、簸箕、斧头等,放好了锁起来,以防丢失。这样一个盛放杂物的单门小房就是“所”。
于是,“茅厕”因其也是一个简陋的单门小房,所以也叫“茅房、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