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炎症性肠病日|警惕“拉肚子”背后的隐形杀手

第1眼TV-华龙网讯(唐雨)今年5月19日是第16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提高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认识和了解,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作为重庆地区的“中国IBD诊疗区域中心”,开展了“肠路同行,愈见希望”世界IBD日患教活动。活动中,专家提醒:“拉肚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普通胃肠炎“拉肚子”与炎症性肠病(IBD)导致的“拉肚子”存在明显区别,需提高警惕。

患者小刘今年21岁,她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反复发烧,并伴有时不时的肚子痛、拉肚子,在其他医院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求医,住院了近100次,期间甚至出现过危及生命的肠道穿孔,接受过外科手术,完善了多项检查,仍未找到病因。最终,小刘来到了新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此时的小刘人非常消瘦,病情的发展已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

通过全院会诊,小刘确诊患有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在专家们的规范治疗下,小刘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像小刘这样的并非个例,许多患者起初误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肠胃炎,自行反复服用‘消炎药’或止泻药,结果越来越严重,直到出现多日便秘、肚子胀得受不了、‘拉血’等症状才就诊。”新桥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团队提醒,市民若出现反复“拉肚子”,尤其伴有上述症状者,应尽早到消化专科就诊,排查炎症性肠病的可能。

新闻多一点

普通胃肠炎“拉肚子”与炎症性肠病“拉肚子”大不同!

病因不同

普通胃肠炎:多因“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吃坏肚子”(如病毒/细菌感染了),肠胃对某些食物敏感(如牛奶乳糖引起肠道不耐受)或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引起,像一场急性“肠道感冒”,通常1-2周内控制饮食或用药就可以治好;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是自身免疫系统“认错人”,长期攻击我们自身肠道,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症状不同

普通胃肠炎:突发恶心呕吐、拉“稀水样大便”,可能伴有发烧,多在1-2周内就可以康复;

炎症性肠病:反复拉肚子,大便带“黏糊糊液体”“带血”,反复“肚子痛”,体重下降,发烧,肛门周围疼痛还伴有流脓等;还可能有“关节炎”、“皮肤溃烂”、眼睛“发炎”等肠子以外的症状,病情可以超过数周甚至更长时间,常规止泻药效果不好。

治疗不同

普通胃肠炎:多喝水、清淡饮食,适当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细菌感染时需用抗生素。

炎症性肠病:需长期用药(如美沙拉嗪、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定期复查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