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投资湖北文旅,拥抱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当曾侯乙编钟的千年回响遇见光谷科创走廊的智慧光芒,当黄鹤楼的诗意栖居碰撞武汉新城的世界眼光,一场关于文旅产业的“化学反应”正在荆楚大地上悄然发生。在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签约仪式上,644.31亿元资金注入26个重大项目,这不仅是一张文旅产业的“投资清单”,更是一份湖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蓝图。
这片孕育了屈子离骚、毕昇活字的土地,正以惊人的速度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在襄阳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的工地上,考古工作者用洛阳铲丈量着2800年的历史纵深;在武汉戏曲艺术综合体的设计蓝图中,汉剧的婉转唱腔与数字化展演实现同频共振。这种时空的交错感,恰如湖北文旅发展的缩影,既保持着对文化根脉的敬畏,又迸发着创新求变的活力。
在长江与汉水的千年奔流中,湖北文旅产业正以山河为纸、智慧为墨,书写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脉相生共荣的史诗。当武当山巅的晨钟穿透云海,“问道康养”将《道德经》的玄妙哲思转化为森林疗愈课程,让天人合一的道家智慧在温泉氤氲中焕发新生;三峡大坝旁的“长江幻城”项目,用全息投影重现巴楚先民“下里巴人”的歌舞盛景,数字技术成为解码文明的密钥;鄂州野生动物王国则构建起生态博物馆的叙事逻辑,在麋鹿扬蹄的水泽间演绎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文旅融合的本质是文明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当山水载道变成可感知的生活美学,文化历史便不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在时代浪潮中校准航向的发展之舟。
跨越五年的文旅推介接力,折射出湖北战略定力的深层逻辑。省委书记王忠林化身“文旅首席推荐官”,其背后是全省上下对文旅产业的系统谋划。从2021年武汉疫后重振的文旅突围,到如今万亿产业集群的谋篇布局,湖北用实践诠释着“诗与远方”的经济学价值。武汉戏曲艺术综合体等项目落地,标志着湖北正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
在长江经济带的宏大叙事中,湖北文旅发展正书写着独特的篇章。恩施大峡谷二期开发与清江游轮项目的联动,构建着“水陆空”立体旅游格局;荆楚航天科创基地与文旅的跨界融合,让航天文化成为新的流量入口。这些创新实践,在守正中创新,在融合中突破。当山水载道化作可感知的生活美学,当历史叙事转为沉浸式的时空折叠,文旅便超越了经济范畴,成为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锚点,在时代浪潮中校准着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航向。
站在中部崛起的时代坐标上,湖北文旅的进阶之路更具深意。当都市圈文旅一体化提速,当644亿投资撬动万亿级产业集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旅产业的升级,更是一个省份发展能级的跃迁。从楚SHOW·ART文化演艺综合体到荆门荆园凤凰湖,这些项目既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又肩负着城乡融合的探索。这种双重属性,让湖北文旅发展呈现出“顶天立地”的格局,既对接国家战略,又扎根民生需求。
此刻的荆楚大地,正演奏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在汉口北悦榕鸿居酒店的星空露台上,可以望见长江文明的千年脉络;在云顶高空观峡索道的玻璃舱内,能够触摸到新时代的发展脉搏。这或许就是湖北文旅最动人的图景:当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自觉,当历史馈赠遇见创新思维,“极目楚天舒”的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一个文明古省的现代化征程。正如大会现场企业家们的共识,投资湖北文旅,既是选择诗意的栖居之地,更是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丁琦(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北湖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