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不是选修,是必修:从一件T恤到全球气候的连锁反应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选择,其实牵动着地球最紧要的资源账本——那上面有我们每个人的消费痕迹。如果把目光看向上游,就会发现:真正写下“关键大头”的,是那些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的企业。如果企业一边高喊“绿色环保”,一边却偷排污水、悄悄“漂绿”,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终将被稀释得毫无意义。
从纺织厂到食品加工厂,从制造业到大型零售商,尤其是肩负更高责任的上市公司,在这份关于环境、资源与未来的“总账”中,他们是必须交代清楚的主角。于是,监管层出手了。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新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新规将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意味着ESG信息披露进入了“必须交作业”的阶段。
什么是ESG?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衡量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简单来说,企业不能只追求盈利,还要对环境、员工、社区等各方利益相关者负责。
如果一家企业表面盈利亮眼,背地里却污染环境、压榨劳工、治理混乱,那这份“成绩单”可能只是短期表象,长远来看,它可能面临信任危机、人才流失和资本撤离等风险。
我们经常听到“可持续发展”这个词,而ESG,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底层执行逻辑与实践路径。
企业披露ESG报告的现状如何?
我国A股上市公司此前以“自愿+部分强制”的方式,在每年的4月30日之前披露上一年度的ESG报告,而证监会新规将ESG信息披露从自愿性提升至强制性,违规将面临监管处罚。
近年来,A股上市企业披露ESG报告的比例持续攀升。2025年以来,截至4月9日,A股上市公司已经披露了700份2024年度的独立ESG报告,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

早在2022年,金融行业中的银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就已经达到100%,有些银行甚至开始发布半年度ESG报告,发布频率在加快。在已发布2024年ESG报告的企业中,金融行业依然是表现最好的。

虽然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将ESG纳入经营“必修课”,但整体水平和透明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以港股为例,多数企业处在良好水平,而A股中近七成的企业仍处于“待提升”阶段。目前A股仅有3家企业获评AAA:科大讯飞、海信视像和海尔生物。

关于碳排放,企业表现又如何?

有意思的是,大型A股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碳排放数据。2024年以来,已有1119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20.97%。但各行业差异显著——公用事业的碳排放强度中位数最高,也就是说,该行业为了创造营收需要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要强制披露?因为这不仅是企业的事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六次报告显示,人类对气候影响的证据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从“可能有关”到“毋庸置疑”。

2015年,更是促成了《巴黎气候协定》的诞生。2020年,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但实现目标不能只靠国家战略文件,更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发力:企业公开数据,才能推动低碳转型;投资人用脚投票,才能形成绿色引导;公众参与消费选择、生活方式改变,才能带动“最后一公里”的行动。
可持续发展,不只是一个“碳”的问题。碳排放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环节。其实联合国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17个“全球KPI”,即“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涵盖从“消除贫困”“健康与福祉”,到“气候行动”“陆地与海洋生态”等多个维度。从穿一件衣服到点一顿外卖,从骑一辆共享单车到选择一份工作,每个人都在影响着未来。

环环相扣,生态才能自洽;企业履责,市场才健康;全民参与,未来才有盼头。只有每一环扣得越紧,世界才能前进得更稳。
参考资料:
1、Water Footprint Network
2、WWF《The Impact of a Cotton T-Shirt》
3、南方都市报:仅四成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 20个行业披露率低于50%
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https://www.un.org/zh/70001/page/180631
5、中国气象局:IPCC系列科普图解③全景揭秘IPCC评估报告
6、中关村论坛《ESG协同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论坛》主题演讲
数据新闻编辑:文利
新媒体设计:苗奇卉
校对: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