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理发二十载 真情服务暖乡邻

鲁网4月16日讯(记者 孙强 通讯员 李珂)在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村,76岁的退休干部刘秀明用20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从文化站退休后,他化身“义务理发师”“政策宣讲员”“村民调解员”,用点滴行动书写为民服务的暖心篇章,成为乡邻交口称赞的“贴心人”。

义务理发二十载 解决老人“头等大事”

2005年,退休后的刘秀明发现村里许多老人因行动不便难寻理发去处。年近六旬的他毅然拜师学艺,在村委会支持下创办“夕阳红”理发室,自此开启义务理发生涯。推剪、梳发、刮面……每月为十几位老人打理头发,为行动不便者上门服务。20年间,他累计理发1.2万余次,工具用坏十几套,却始终分文不取。

然而,义务甘当理发师的背后,也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由于理发需要长时间保持站立抬胳膊的姿势,这对于一位已经76岁高龄的老人来说实属挑战,每完成一次义务理发,腰椎便连着整个手臂酸痛无比。“真是辛苦了,自己也这么大岁数了,还帮我们这些老人理发,我们也挺过意不去的,打心底里非常感谢。”村里的赵大爷说。剪断的是头发,剪不断的是情义。“我一般趁中午或晚上不忙时,给大家理发。”刘秀明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人家找上门,他都来者不拒。逐渐地,周边一些居民也找他理发。

宣讲政策化纠纷 基层服务显担当

褪不去的是干部本色。作为胶州市百姓宣讲团成员,刘秀明将党的政策转化为“乡音土话”。2015年,刘秀明被选入胶州市宣讲团百姓宣讲员,系统学习了党的惠民理论政策和中央精神,以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村民的富裕梦、文明梦、幸福梦等为题,在各村庄宣讲30多场次,真正发挥了一名基层宣讲员的应有作用。

因为在村里声望很高,他又被选为村调解委员会主任。鸡毛蒜皮的小事,成为他用心钻研的大事;“你长我短”的摩擦,成为他耐心劝导的要事。多次入户劝导,讲道理,聊心事,不偏不倚地考虑双方利益;讲法律,析道理,按部就班地提高双方法律意识,真正做到了“法”与“情”结合,成为村里有名的“解忧杂货铺”。正是因为这份对工作的激情,也源于这份对责任的慎重,2002年至今,由他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达到110多件。他的热心奉献就像一株火苗,点燃了脚下这片质朴的土地,带动了村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

银发引领新风尚 村庄文明绽新颜

夜幕下的管理村文化广场,百余名村民随着音乐打太极、扭秧歌的场景已成常态。作为中老年健身带头人,刘秀明每晚义务教授健身项目,带动全民健康风尚。每到寒暑假,他还将村里无人看管的中小学生召集起来,义务教他们书法、绘画等内容,假期结束时,就为这些学生评选“优秀小村民”,“老少共乐”成为管理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党员就得像火苗,点燃自己照亮大家。”这位拥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用20年退而不休的坚守,将为民服务刻进岁月年轮。从山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到最美胶州人,荣誉背后是他对初心的回答:“只要乡亲们需要,我还能再干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