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市基层党建培优激励典型案例——西山篇:“嵌入式”协同治理,让老小区焕发新气象
西山区棕树营街道地处昆明城西,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总人口8.36万人。辖区内有楼宇13栋,新建小区13个、老旧居民区41个,其中无物业管理小区12个。街道党工委下辖基层党组织110个,共有党员2140名。近年来,棕树营街道创新推行“嵌入式”协同治理模式,通过组织、资源、服务、业态“四维嵌入”,有效破解老小区治理力量分散、居民参与不足、资源供给短缺等难题,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棕树营街道举行2025年社区后备力量“金种子”培训,来自10个社区的54名优秀工作者、基层治理专干及青年党员参训
坚持“组织嵌入”,把准治理方向
一是科学划网,筑牢组织根基。整合综治、城建等网格资源构建治理“一张网”,划分130个网格,并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从党员中精心选拔出86名楼栋长,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居民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四级联动体系。
二是下沉挂联,锻造坚实队伍。推行街道科级党员领导联系居民区党支部“1+8+5”工作机制,即每年到联系点研究谋划党建工作不少于1次,年内至少8次到党支部开展工作,重点履行党的建设、思想教育、建章立制、联系群众、推进工作的5项职责,建强居民区党支部。建立“金种子”培育机制,采用“1+1+N”工作法,通过工作结对带教、定期培训、实践督导等方式,助力60余名青年骨干成长,为街道社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三是精准包保,推动问题解决。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围绕小区环境改造、社会治理创新、社情民意收集等重点工作进行包保认领,积极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建设。今年以来,党员干部累计入户走访1752次,成功解决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各类问题共计526件。

棕树营街道棕树营南区社区联合棕树营派出所召开大观路公共单位大院院坝议事协商会
强化“资源嵌入”,焕新治理优势
一是“五社联动”搭台,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街道党工委引进社会组织8家,开展“点亮楼道”“我为院坝添点绿”等社会治理项目14个,筹集社区基金21.5万余元,引导居民自筹资金2195万余元,推进医大馨苑小区消防隐患整改,解决棕树营南区社区老旧小区停车秩序混乱、军安组团小区用电安全等问题。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中,下辖10个社区组织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65次,推动54个小区完成居民公约的制定与修订工作,让居民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人翁”。
二是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行政资源下沉。将“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机制与“吹哨报到”模式深度融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小实事”为切入点,高效推进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项目6个,办理不动产权证近6000本。联动住建、城管、应急管理等部门,投入500万余元解决白马高层外墙瓷砖脱落问题,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群众的根本转变。
三是“两新”组织聚能,共绘社区发展蓝图。整合新兴领域资源,搭建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的对接平台,协同推进社企互联共建项目。深入挖掘新就业群体潜力,引导骑手、快递员变身“社情观察员”,主动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上报信息132条,帮助解决问题98个。

棕树营街道联合多家兼职委员制委员单位、鱼翅路社区党委共同开展“携手共建添新绿 凝心聚力谋发展”植树节主题活动
聚力“服务嵌入”,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聚焦“一点一策”,深化物业服务。立足小区差异,分类推进物业管理。在老旧小区推行“街道主导、社区实施、业委会监督、物业公司运营”的准物业或自管物业模式,晴沙里7栋院坝实现自治自管、丹平里小区停车乱象得到整治。在新建小区发挥“社区—物业—业委会”问题联处机制,召开小区治理联席会议80余次,创建市级百佳示范小区3个,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
二是聚焦“环境提升”,优化民生服务。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维护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为路径,累计整治外墙4万平方米、优化道路7万平方米、改造“一户一表”1500余户,切实提升居住品质。通过公建民营模式,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爱心食堂4个、儿童之家4个、公共文化空间3个、青年驿站4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
三是聚焦“多元聚力”,拓展志愿服务。培育壮大“8+N”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吸纳党员骨干、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社区能人等力量,组建志愿队伍34支,开展“非遗传承志愿行”“爱心筑梦·志愿服务进万家”“河湖清洁志愿服务”等特色服务活动196场次。“名医进社区”“残建共融”等3个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最美志愿服务项目”,有效补充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为社区和谐关系构建增添活力。

棕树营街道在保利中心会议室召开楼宇治理委员会推选会议
推行“业态嵌入”,激发治理活力
一是楼宇与社区双向互动,共享治理成果。立足商务楼宇与居民区交叉分布的实际,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商企接单”的闭环服务机制,推动企业共享党员活动室、母婴室、职工驿站等空间,在企业开展健康义诊、青年交友、阅读交流等活动30余场次,惠及企业职工2000余人次。引进企业运营楼宇3112平方米共享办公区域,楼宇空置率下降至11%,辖区楼宇资源重整盘活。2024年,成功引进21家企业及3家个体入驻楼宇,成功申报总部经济3个,新增亿元楼宇1栋,税收贡献实现同比增长,实现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格局。

棕树营街道联合昆明医科大学以及各爱心企业共同开展“名医进社区”义诊活动
二是商圈融入社区生活,实现效益共赢。通过兼职委员成员制、楼宇党委等机制的运行,挖掘商圈企业资源融入基层治理,2024年通过“政府主办+企业赞助”的模式,成功举办西山区观鸥季启动仪式暨大观河畔“哇·鸥”街头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联动商家150余户,吸引流量27.5万人次,集市经营额达30万余元,持续打造“阅在棕树营”“咖香四溢”等特色品牌,“灯火里的棕树营”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棕树营街道举办西山区观鸥季启动仪式暨大观河畔
“哇·鸥”街头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
三是个体工商户参与社区治理,储备治理力量。发展社区个体工商户成为“社区合伙人”,通过路演的方式,选取适合的“社区合伙人”入驻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更好为辖区群众提供低偿或无偿的缝衣、剪发、电器维修等40余项便民服务,社区治理凝聚力不断增强。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刘一菡 康碧姝
编审:胡涛 鄢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