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四载深耕,“铁三”赛事炼成贵州顶流IP

来源:【桥城都匀】

2025年8月10日清晨6点,贵州绿博园南门码头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数名水上技术官员乘舟静置在自己的点位等候选手,湖面泛起微微涟漪。

发令枪响,身着连体铁三服的选手依次从出发平台鱼跃入水,他们要在今天完成113公里的比赛——游泳1.9公里、骑行86公里,跑步21.1公里。

与此同时,设置在南门外的自行车转换区热闹非凡——近千辆自行车整齐排列,从动辄数万元的碳纤维封闭轮铁三赛车,到闪着金属光泽的入门级公路车。

还没出发的选手们或专注地检查装备,或闭眼深呼吸调整心态,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这是贵州·黔南铁人三项赛的比赛现场(下称黔南铁三),在今天的都匀已是夏日里热闹的风景之一。但在4年前,这座城市了解“铁人三项”这项运动的人很少——它曾是一个新鲜难企的概念。

短短4年间,黔南铁三不仅扎根于此,更成长为贵州省最具影响力的体育IP。它是如何做到的?这正是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

2022:差异化定位——铁三在都匀落地生根

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为进一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助推黔南州文旅体高质量融合发展,2021“绿博黔南 康养之州”中国·黔南体育旅游欢乐季四季篇章应运而生。由于结合了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极富底蕴的人文特色,赛事品牌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2022年,这项活动不仅得到了延续,还成为了省州共建十大IP赛事之一。同年,黔南铁三在都匀落地。

由于铁三赛事涉及到游泳、骑行、跑步三项内容,因此对举办地的环境、路段、水质有着极高的要求。都匀作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剑江在市区蜿蜒而过,山水人文相结合,是贵州最宜居城市之一,各方面都充分符合铁三的办赛条件。

赛道设置在风景宜人的贵州绿博园内,环湖而设的骑行与跑步路线宛如一条绿色丝带,将参赛者包裹在山水之间。比赛共设两个组别——标准距离51.5公里和半程25.75公里。比赛在规模上不算庞大,报名人数只有近300人,但对于憋足了劲、渴望重返赛场的铁三爱好者而言,它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竞技。

首届赛事的圆满成功举办,让黔南铁三成为黔南乃至贵州的户外精品赛事和知名品牌,并初步摸索出了“园林铁三”的差异化定位。至此,铁三这颗种子便扎根于这片山水之间,为黔南铁三与都匀的双向奔赴埋下了伏笔。

2023:国际化起步——体育与旅游的双向奔赴

2023年,黔南铁三迎来了高速成长的一年,一年里举办了两场铁三比赛——春天的都匀绿博站和冬天的罗甸玉湖站。

其中,都匀绿博站报名人数翻倍增长至600余人,参赛选手来自8个国家,赛事的国际化步伐正式起步。这一年,铁人三项一级裁判员培训班在贵州绿博园举行,不仅提升了赛事的专业化水平,也为黔南打造长期赛事IP奠定了基础。

在赛事的设置上,黔南铁三深入挖掘当地户外资源的独特性与人文特性,向国际标准看齐优化赛道,充分展现了贵州绿博园的秀丽山水和特色展区以及都匀“桥城”文化,“园林铁三”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

在经济推动方面,根据都匀大数据局统计,活动期间赛事及配套活动吸引了超过12万人到访,园区推出限时免票政策,累计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车辆入园约8000辆。

体育赛事带动的旅游热潮,不仅让都匀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也验证了“以体促旅”的长尾价值。

2024:走出绿博园——比赛日亦是都匀的“节日”

2024年,黔南铁三在规模与影响力上再次迈上新台阶——参赛人数突破800人,赛事正式升级为中国铁协C级积分赛,吸引了更多专业选手与铁三爱好者同场竞技。骑行赛道首次延伸至都匀市中心,让市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铁三的速度与激情。

比赛当天,都匀的民众来到自行车赛道沿线夹道助威,还融入了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芦笙、铜鼓表演。赛事期间一同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让比赛不仅是选手之间的竞技,更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城市嘉年华。

在项目设置上,赛事不断丰富和细分,新增了113公里距离组、骑跑体验组以及面向10-15岁青少年的体验组,让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参与者都能在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连续两年的成功举办,让铁三运动在都匀的存在感和认同度显著提升。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默契,市民的包容度与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无论是赛事筹备中的配合,还是比赛当天的现场支持,都体现出这座城市对铁三的开放与欢迎——黔南铁三和都匀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5:创新突破——成为全民共享的体育IP

今年,贵州·黔南铁人三项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与规模——赛事迭代升级为贵州·黔南铁人三项文化节,充分融入了铁三赛事竞技、民族文化展示、非遗传承体验、地方美食品鉴、健身娱乐活动等元素,明确提出“绿水青山新赛道、铁人三项新标杆”理念,内容和形式丰满多元,参赛人数首破1000人,系列活动参与人数逾5万人。

有了前三年积累的群众基础和知名赛事IP影响力,赛事在组别设计上大胆创新,在2024年的基础上,新增中距离113接力组、家庭接力组、游跑两项组,并将青少年组的年龄范围扩大至7至17岁,同时开放青少年骑跑、游跑两项组。

灵活多元的形式,打破了“全程挑战”的门槛,不少曾经犹豫观望的运动爱好者终于踏上赛道,在接力配合中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让“铁人精神”从专业赛场走进了大众生活。

不仅如此,2025贵州·黔南铁人三项文化节更作为2026年贵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的重要预热活动,让“赛动黔景·活力省运”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铁三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欢乐泼水节、亲子障碍赛、儿童平衡车等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本地市民和各地选手的体验,还让黔南铁三更具吸引力,可玩性更强,让铁人三项逐渐摘下可望不可及的刻板印象,走进民间,走进大众,和黔南民族特色融合,成为土生土长的本地赛事。

东西部协作铸就赛事根基:贵州黔南铁三的四年蜕变

从2022年到2025年,黔南铁三这项由中国铁协指导,贵州省体育局、黔南州人民政府主办,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体育局)、都匀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赛事,一直是由广州朗途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

这四年,是东西部协作、优势互补的四年,也是赛事与黔南共同成长、不断发展的四年。黔南铁三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1、得天独厚的自然与城市条件:都匀兼具秀丽山水与优质水域、路况,再加上贵州绿博园的生态景观,为铁三的高标准赛道提供了天然舞台。

2、赛事定位与运营的前瞻性:从首届便确立“园林铁三”的差异化定位,逐年完善组别、优化赛道、引入国际化标准,持续提升赛事专业度与观赏性。

3、文旅体深度融合的路径:赛事与“体育旅游欢乐季”结合,带动游客与消费,让黔南铁三成为推动地方经济与文旅品牌的有力抓手,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4、全民参与与社会氛围:从少数人尝试,到全城市民的认同感与参与热情,让铁三从赛事竞技变成城市节日。

5、持续的政策与资源支持:东西部各级行政部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媒体宣传、市场力量的协同投入,使赛事从试水期迅速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自然禀赋、专业运营、文旅融合、群众基础与政策扶持的共同作用,让黔南铁三在都匀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并在短短四年间成长为贵州省最具影响力的体育IP,成为黔南文旅体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

未来,它不仅将继续影响着黔南乃至贵州的运动基因,更有可能成为中国西南体育旅游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

来源:央视网

校对:蔡 凤

编辑:任 霞

终审:甘 明

监制:谭绍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桥城都匀”视频号↓↓↓

QIAO CHENG DU YUN

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都匀新时代文明实践|升学不办 “状元酒” ,文明祝福情更浓

最高可享1.5万元补贴!今日启动→

本文来自【桥城都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