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红色管家”进社区 群众生活更幸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宏冰 通讯员 岳娟娟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为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信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立足职能定位,聚焦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治理主体分散、服务供给不足等现实难题,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指导县(区)抓好社区“微单元”,建强社区“红色引擎”,探索组织嵌入、服务融通、共治共享等治理模式,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着力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

信阳市浉河区湖东街道办事处南湖林语小区,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几百套房屋被查封,入住业主不到一半,居民多年投诉不断,曾是有名的“问题小区”,前后换了4家物业公司,业主自治还维持了一年多。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2024年5月,湖东办事处成立高规格治理指挥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南湖林语小区建起“红色物管会”,引进了“红色物业”,选出了“红色管家”,推行社区、物业人员“双向导入”,变“两家人”为“一家亲”,进一步充实了小区治理队伍,激发了自治动力。

“如今,物业服务水平提高了,业主们的生活品质也就更高了。”湖东街道办事处三里店社区党委书记万峰高兴地说。

南湖林语小区的变化,不过是信阳市中心城区社区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原则,探索建立“红色管家”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之一。

按介绍,中心城区普遍建立的“红色物管会”,通过推行社区、物业人员“双向导入”,指定社区物业主任担任物业公司服务质量总监,物业公司经理担任社区居委会兼职委员。同时,将“有公心、有威信、有能力”的小区业主推选为“红色管家”(楼栋长),与小区联合研究制定“双向需求清单”,设立“红色港湾、居民之家”红色阵地,最大限度发挥了党建品牌的综合效应。

新县则按照辖区内小区“物业全覆盖”“一小区一对策”的治理思路,全面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治理,探索推行“大物业接管、楼委会直管”的治理模式,实现“楼事楼管、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激发了居民参与楼院管理的热情,汇聚起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合力。

固始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协商机制,在小区开设“居民议事厅”,推行“社区联席会”“小区红色议事会”制度,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抓总、各方联动、企业先行”的物业服务管理新格局。

信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辉表示,将持续深化社区治理实践探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把物业党建纳入基层党建体系,把党支部建在物业企业上、建在楼宇小区里,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持续激发社区“红色引擎”澎湃动力,以党建引领全面提升社区、小区治理能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